叶兴南

教授

Tel:021-31248211

Email:yexingnan@fudan.edu.cn

研究方向:大气环境化学

个人简历

教育简历

  • 2000-2004 复旦大学化学系 物理化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 1994-1997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物理化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 1986-1989 郴州师专化学系 化学专业 专科

工作简历

  • 2006-至今  复旦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 1997-2006  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讲师

  • 1989-2004  湖南省茶陵县潞水中学、茶陵八中 教师

博士生导师/方向

  • 研究方向:大气环境化学

  • 大气气溶胶对区域空气质量和全球辐射平衡影响深远。本课题组关注大气颗粒物的生成、发展和爆发式增长过程和机制。基于吸湿性串联粒径谱仪、离子色谱、气相质谱联用、高效液相、PM2.5自动换膜采样仪和URG3000气-固采样仪等设备,课题组通过观测气溶胶吸湿性、有机胺有机酸的气固分配和粒径分布、硝酸盐的爆发式增长、氮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解析区域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和变化。

荣誉与奖励

  • 复旦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 2020年度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 2017、2018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学优秀奖

  • 2017年希德学院优秀导师

  • 2009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

人才培养

本科生课程:

  • 环境物理化学,环境化学A,环境灾害与启示,环境化学实验

研究生课程:

  • 大气气溶胶科学与技术,人类环境灾害启示(2020年立项)

科学研究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22176039, 长三角大都市硝酸盐爆发性增长机制研究,60万元,2022-01-01 至 2025-12-31,在研,主持

  • 上海市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dz1204010,上海大气硝酸盐及主要前体物的污染特征、转化机制及长期演变规律,在研,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21976033, 新颗粒生成和大气细颗粒物污染过程中的有机酸作用机制, 2020-01-01 至 2023-12-31 , 65万元,在研,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21777028, 大气有机胺时空分布及其在新颗粒生成事件中的作用机制, 2018-01-01 至 2021-12-31 , 65万元,在研,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21277027,运用TDMA-APM表征上海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密度分布和混合态 , 2013-01-01 至 2016-12-31 , 80万元,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21477020,上海地区大气氨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大气二次颗粒物生成的影响机制,, 2015-01-01 至 2018-12-31 , 80万元,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41075088, 上海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及其对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2011-01-01 至 2013-12-31 , 48万元,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40775080, 秸杆燃烧烟雾的分布特征和光学特性的实验室研究, 2008-01-01 至 2010-12-31 , 40万元,结题,主持

教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1. Feng, H., Ye, X.*, etal, 2020.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ine atmospheric amines and six inorganic ions by non-suppressed ion chromatography using acetonitrile and 18-crown-6 as eluent additiv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624.

  2. Ye, X.*, Tao, Y., et al., 2019. Size-fractionated water-soluble ion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Insights into volatile ammonium formation mechanisms in Shanghai, a megacity of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X 2, 100011.

  3. Jiang, S., Ye, X.*, et al., 2018. Measurements of nonvolati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its link to traffic soot in urban Shanghai. Sci Total Environ 615, 452-461.

  4. Wang, R., Ye, X.*, et al., 2018.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vehicle emissions in a megacity in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82, 97-104.

  5. Xie, Y., Ye, X.*, et al., 2017. Insight into winter haze formation mechanisms based on aerosol hygroscopicity and effective density measurements.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7, 7277-7290.

  6. Tao, Y., Ye, X.*, et al., 2016. Effects of amines on particle growth observed in new particle formation even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1, 324-335.

  7. Tao, Y., Ye, X.*, et al., 2016. Insights into different nit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from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in Shanghai.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4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