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武团队ES&T:气候和经济背景决定城市居民夏季高温下的表达幸福感差异、格局与阈值

发布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471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如2022年与今年正在面临的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未来50年,数十亿人将生活在几乎无法承受的极端高温条件下,这将极大威胁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热相关死亡率和健康风险,影响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福祉。与此同时,中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增加了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大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然而,目前对于居民幸福感(Expressed Happiness,EH)、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与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试图揭示中国城市居民在极端高温期间的热响应模式、时空差异以及决定因素。具体而言将回答:(1)城市居民的表达幸福感(EH)与夏季(极端)高温的关系以及(2)城市居民在夏季(极端)高温期间表达幸福感差异的时空模式和原因。

        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收集了来自44个中国地级市的约6百万条带地理标记的推文,并使用二次回归模型以探索夏季高温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同时,开发了一个三阶段的分析来检验时空异质性,确定导致城市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所有城市都呈现出类似的驼峰形状关系,总体最佳温度为22.8°C(昼夜均温)。估计的最佳温度在地理上表现出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的温度阈值分别为25.3°C、23.8°C和20.0°C,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此外,热浪强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居民的表达幸福感(EH)降低0.813(95% 置信区间:0.177,1.449)个标准差。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中国北部和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居民在夏季高温期间面临着更低的热风险。这项研究为未来关于极端天气事件、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图1 中国主要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居民温度-幸福感(EH)响应曲线

       本研究以“Climatic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determine the disparities in urbanites’ expressed happiness during the summer heat”近期发表于ES&T。本研究第一单位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合作单位还包括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南京林业大学等。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浦江学者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学青年托举人才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1765

团队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aowu-Yu/research

供稿:余兆武课题组

编辑:薛睿彬

审核:张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