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党委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09  浏览次数:308

王祥荣教授为系内老师讲授上海杨浦滨江功能重塑: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建设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七一前夕,环境系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一行30余人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现场学习。在实地研学中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学思践悟,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王祥荣为环境系老师做现场讲课。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曾经是辉煌的“上海制造”、“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但也付出了 “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代价。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发展与创新驱动,杨 浦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成功转型、实现了凤凰涅槃。2019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 亲自考察了上海杨浦滨江,提出了“人民之城”建设的理念, 为杨浦、乃至上 海的城市更新、规划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进而与成都的“公园城市”理念一起, 推进了全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本次现场考察的目的旨在带领环境系老师,走进杨浦,亲身体会百年工业老城区杨浦的“三大变化”:

       (1)“工业杨浦”转型为“创新杨浦”、“知识杨浦”、

       除了百年工业,杨浦区还具有百年大学、百年市政的深厚历史底蕴,辖区内坐落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进入新时代以来,杨浦提出“两个依托”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区功能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工业杨浦”向“创新杨浦”、“知识杨浦”的成功转型。

       (2)“工业锈带”转型为“生活秀带”、“生态绿道”。

       杨浦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 15.5 公里滨江岸线,是“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在改造滨江岸线时,杨浦着力打造有文化、有特色、有韵味的近代工业历史文脉,注重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功能植入,让人们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滨江公共空间上分布着充满历史感及文化创意的 7 万多平方米的历史建筑、 数百件的工业遗存、电站辅机厂、新一棉、制皂厂、杨树浦煤气厂、杨树浦发电 厂等百年工业遗迹。市民在这里可凭栏临风、听江涛拍岸,穿梭在充满历史感的 工厂遗迹,打卡艺术馆、咖啡厅等,在生态绿道上感受大自然的乐趣与生态魅力。 

       (3)从“工业重镇”转型到“人民之城”建设

       “人民城市”是 2019 年 11.02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提出的重要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贯彻执行,回答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谁,又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民属性,更是赋予了在新时代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崭新内涵。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城市”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城市创建、治理和发展的有机融合, 为城市工作确定了立足点。

       本次主题教育精心设计了考察路线,设置了7个考察点,从①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 2205 号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 2 号门出发,沿②淞沪路向东、五角场、创智天地③沿黄兴路④杨树浦路(工业遗存转型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⑤步行考察:杨浦滨江渔人码头⑥步行考察:杨树浦水厂(远东第一水厂)⑦步行考察机械广场、秦皇岛路码头。

       秦皇岛路轮渡站是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革命志士留法勤工俭学的启航地,一百多年前,600多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这里登船远航,踏上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旅程。一百多年之后,站在杨树浦码头边,王老师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环境系教师一行人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与不易。

       追寻杨浦的红色印记,通过百年党史和百年杨浦的风云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历程,更是从杨浦的百年文化历史看到了百年党史的缩影,实地考察感受滨江百年变迁,学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老师们感悟颇深,纷纷表示要牢记教诲,坚定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供稿:陈文燕

编辑:薛睿彬

审核:梅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