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成果转化落地能力,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正式签约

发布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374

       6月16日,上交会期间,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签约仪式于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全面提升绿色低碳与环保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能力,加强国际化科技合作高水平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

签约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张立武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 邹叔君

见证人:

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主任 姚尧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陈建民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张立武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依托复旦大学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科研实力,此次与东部中心的合作是复旦大学在低碳环保领域产学研落地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形成基于高校成果高端特色产业概念验证的旗帜标杆,为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提高就业率和产业化率,提升经济增长率起到实质性贡献。

       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在致辞中表示,东部中心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体系运营者”的建设思路。此次合作是东部中心新阶段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进一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协同高效的绿色低碳技术概念验证平台与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活动现场邀请4位已入驻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的复旦大学专家教授介绍最新科技成果,校企双方就技术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洽谈。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是对“双碳”和健康中国重要战略的贯彻落实,是打造绿色能源新格局的主要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际开放创新的重要抓手。双方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建立“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投资加速——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助推高校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补充阅读:

       路演项目一:数字赋能的碳中和技术一体化项目

       (1)数字清洁生产技术。构建针对关键环节的多尺度环境效应评估模型,开发基于系统视角的集成优化方法,形成数字清洁生产技术,为企业减污降碳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碳中和数据与标准。现有国际标准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也无法满足中国不同行业实施碳中和评价的需要。亟需建立以生命周期思想为基础且满足我国行业碳中和的数据产品与标准。

       (3)气候-环境风险感知与预测。通过虚拟交互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有关企业、地方政府提供基于智慧感知的气候-环境风险感知预测、防控解决方案与综合平台。

       路演项目二:室内健康空气环境营造管家

       本项目提出一种室内健康空气营造管家的新概念,给出空气数字化及营造创新型解决方案。通过使用空气传感技术和算法模型,准确、快速地监测到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类别和实时浓度水平,实现对空气污染物监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进而划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室内空气舒适、健康、高效、安全的环境质量。研发建筑空气质量监测智能化技术平台,重点依托空气传感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新风技术、净化与消毒杀菌技术结合与联动控制,实现基于空气参数状态下的空气等级管理和无感化管家服务。

       路演项目三:大棚哨兵——设施农业数字化消毒空调系统

       采用了联合等离子体光解(CPP,Combined Plasma Photolysis)技术,通过光电协同广谱性地作用于温室大棚空间、作物体表的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传播链路中的化学组分,使病害孢子快速失活,各类繁殖激素、化学物质快速分解,达到无药绿色灭杀效果。

       采用该系统可有效降低大棚内病害发生率50~70%以上,实现果蔬绿色种植,并提高果蔬品质,延长采果周期,改善工作环境。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10余项,并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1项等。

       路演项目四:绿色港航集疏运行业碳核算数字化产品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开发了单船-港口-区域-全球多尺度船舶碳排放智能分析系统,并融合环境监测大数据(岸基、遥测)、船舶交通流量大数据和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技术,研发超标船舶排放智能化、一体化的监测、识别和预警监管相结合,软硬件相融合的系统和平台,为环保、港航和交通物流主管单位提供超标船舶识别技术产品或综合服务。

供稿:教学科研学科办公室

编辑:薛睿彬

审核:张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