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召开课程思政线上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2-04-02  浏览次数:427

       3月13日,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做好校园准封闭管理期线上教学安排的通知》。环境系在有序开展网上授课和教师听课的同时,3月29日下午,召开课程思政线上分享会。25位教师在线上参加交流分享,并发表了看法。

       本科通识选修课《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高效江副教授介绍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教学团队的构成、课程内容、课程各章之间的关系,并梳理了各章课程思政元素。据悉,这门课把生态文明思想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机地融入生态环境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重点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观、发展观、民生观、系统观、法治观和全球观等六大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实践成效;通过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地普及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环境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祥荣教授在肯定《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意义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点提炼”等中肯的建议。

       本科通识核心课《环境灾害与启示》任课教师叶兴南教授介绍了建设这门课的心路历程、课程背景、教学内容,并介绍了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据介绍,这门课以环境污染和灾害事件为主线,使非环境类学生了解典型环境污染形成的机制、发展为环境灾害的本质和社会危害性;正确认识环境污染问题。叶老师着重介绍了这门课教学内容完善、对教学形式的思考、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课堂发教学组织形式、如何开展课外讨论课、对比环境类“金课”的思考等。

       环境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琳教授就叶老师提到的“发挥助教在教学中的作用”话题,进行讨论。

       研究生课程《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任课教师马臻介绍了课程建设情况。马老师介绍了开设这门的重要性、课程内容以及依托这门课开展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系列教学成果。据悉,这门课并非单纯讲学术规范,也并非单纯讲论文写作,而是以“读研(科研)”为主线,通过讲授、案例讨论、课后阅读、视频学习、学生分享、总结撰写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和写作能力,加强学术伦理教育,端正学风,提高科研素养,促进职业发展,2016年至2022年春季学期已有900多人修读。

       在讨论环节,叶兴南教授、李丹副教授、王玉涛教授、王梓萌研究员针对“如何把每一位学生都教好”“教学团队建设”“设立写作教育中心”“公共导师”等话题展开讨论。

       环境系分党委书记梅鲜最后总结指出:近期除了线上听课,教师针对课程思政和教学设计,在线上开展分享交流,是“三集三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任课教师分别从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以课程为依托形成研究生导师投身“三全育人”的鲜活案例等角度进行分享,各有侧重和特色。这次老师们积极讨论,产生思想的火花,效果非常好。接下去,环境系还将召开课程思政和课程建设系列分享会,并推动教师在线上做学术报告。

编辑:薛睿彬

审核:马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