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为搭建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以餐会友、以话启思,让师生在轻松氛围中实现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围绕学科热点与学生成长需求提供“轻量级”解决方案,10月27日,环境系“青年面对面|师生午餐会”第四期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我的第一次科研经历”为主题,邀请王珊珊教授、熊海平博士分享经验,近 20 位师生参与其中,共同探索科研入门之道。

图片

活动中,王珊珊教授首先围绕科研相关核心问题展开分享,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科研方向选择上,她明确指出 “兴趣与能力匹配是关键”,强调科研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而兴趣正是支撑这份耐心的重要动力,还生动地以 “实验好的人做饭也棒” 作比,让同学们更易理解专注与用心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共通性。同时,王老师贴心鼓励同学们主动与老师沟通咨询,打消 “不敢交流” 的顾虑。针对同学们关注的出国交流项目,她结合自身国外学习经历,解答了语言成绩要求、学分转换规则、交流期间研究方向选择等具体问题,并介绍了复旦大学现有校级交流项目及校内合作项目,建议同学们若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国门拓展视野。


随后,熊海平博士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带来实用的科研入门建议。针对“大一是否建议进入课题组”这一热门问题,他给出“多尝试”的答案,分享自己大一下学期初步接触科研工作、大一暑假留校参与科研训练的经历,同时特别提醒同学们,大一阶段课程学习至关重要,要在参与科研和保证课程成绩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顾此失彼。对于“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科创竞赛,熊海平建议同学们先主动向有相关经验的学长学姐咨询,打破信息差,充分了解比赛注意事项与细节后再着手准备,提高备赛效率与成功率。此外,他与王老师一致鼓励大一新生多去实验室感受环境系的科研氛围,先建立对科研的基本认知、步入科研正轨,再逐步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图片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第一次科研经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解决了科研入门阶段的诸多困惑,更拉近了青年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未来,环境系将继续依托“青年面对面|师生午餐会”项目,围绕同学们的成长需求定制更多优质主题活动,持续为青年师生搭建知识共享、思想碰撞的平台,助力青年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欢迎老师们和同学们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