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城乡规划变革”线上系列公益访谈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20-05-30  浏览次数:125

2020年5月,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办的《城乡规划》杂志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组织了题为“后疫情时代城乡规划变革”线上公益访谈活动。访谈节目为期一个半月,并陆续在媒体平台上线播出。

此次访谈邀请了卫生、规划、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0多位专家学者,为公众解读后疫情时代城市发展和城乡规划面临的重大变革。新时期在面临多学科、智慧型、生态化、以人为本等多需求的背景下,如何为民众提供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环境,这对规划行业提出了更为多元的要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访谈中提出,针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管理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疫情防控能够快速取得成效,得益于良好的城市管理能力和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各个环节都是通过非常早期的介入、积极的干预、民众的配合,才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防疫的关键就在于大家是否将它看作是全社会共同需要完成的事情。

现代规划学科正是诞生于城市应对疫情的公共卫生管理需求。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认为,一方面,大城市中的高密度人口是传染病快速传播的潜在温床;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优势在于医疗卫生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如果加以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人口密集并不会成为传染病、病毒流行的一个必然因素。正是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与“城市病”的长期“斗争”,才诞生了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系列建设和环境标准,例如房屋通风条件、日照间距以及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介鸣在访谈中说,此次疫情会对规划行业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未来城乡规划和治理都将发生变化,例如对于住宅成套设计、人均居住面积相关标准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规划重点之一。

此次疫情给消费需求造成了冲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访谈中强调,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让消费能够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例如线上直播销售等,都有助于刺激消费,此次疫情也有助于检验我国线上经济发展能力,相信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一定会度过目前的困难时期。

此外,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也认为,我国的城镇化模式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从“城”的城镇化过渡到“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以及在城市空间之中,更多地“支持人的福利,支持人的生活”。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线上体验增多,线下则会显得珍贵。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