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科研团队加紧组织科研攻关,着手开展防护新型冠状病毒尺寸口罩、眼罩与头罩材料的筛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大年初一,陈建民教授在获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开放实验室的及时审批后,就迅速组织在校的陈晖、李丹、吴菂以及尚在沪外的孙剑峰、尚晓娜等课题组成员,立即开始相关材料的筛选研究。课题组采用烟雾箱、气溶胶发生器、自主研发的气溶胶浓缩器浓缩系统(VACES)和扫描电迁移粒径谱仪(SMPS)等技术手段,对熔喷无纺布、医用口罩以及N95口罩等十多种防护材料进行了筛选,发现克重30-50g/m2的熔喷无纺布2层以上对100-500纳米之间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5%且8小时内100纳米颗粒物透过数浓度不超过每分钟50个/立方厘米,并可低至每分钟3个/立方厘米。课题组认为,鉴于新冠病毒颗粒及团簇质量浓度低、数浓度大的特点,只有严格控制其颗粒数浓度穿透率,避免在高浓度环境下长时间暴露积累,才可达到有效过滤病毒的效果;采用单层克重为50g/m2熔喷无纺布做成的眼罩与头罩对颗粒物就能有很好的防护作用。N95口罩对空气动力学直径75±20纳米的颗粒具有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的效果,新型冠状病毒的粒径在100纳米左右、感染能力很强,过滤效率即使达到95%以上的效果仍具有潜在危险性。课题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尺寸防护材料的筛选结果可有效推进材料的科技创新,以降低潜在感染风险并增强病毒防护效果。
2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一行对环境系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其间,金书记在实验室听取了陈建民教授关于防护材料筛选工作的汇报,肯定了课题组取得的积极进展,并鼓励团队再接再厉,继续为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贡献力量。
金海燕书记在实验室听取陈建民教授的汇报
据悉,陈建民团队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对N95口罩材料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在山东爱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顺利实现产业化。疫情发生至今,团队为武汉和全国其他各省市提供了67万余只口罩,为一线战“役”和复工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