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9环境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04  浏览次数:1241

       2019年11月23日至2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办的“2019环境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另有20余名代表列席了会议。参加研讨会的院士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赵进才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复旦大学科研处王浩处长代表校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研讨会由基金委化学四处处长庄乾坤教授主持。首先,化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教授就基金委化学部安排这次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意义和要求,以及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作了发言。陈拥军主任指出“十四·五”期间环境化学要立足于“夯基础、补短板、育冷门、促交叉”,重视“解决本征科学问题、拓展学科发展领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三方面能力的提升;要遵循学科发展趋势,合理学科布局,防止盲追热点,积极面向当前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这一重大国家目标。随后,庄乾坤处长强调,此次发展战略研讨会既要梳理环境化学“十三·五”期间环境化学取得的创新工作及服务国家目标的情况,更要凝练环境化学重大科学问题、未来生长点和优先资助领域,为环境化学“十四·五”期间如何体现国家目标与国家需求做好充分研讨与规划。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大气污染与治理”、“水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与修复”、“固废污染与处理处置”、“纳米环境化学”、“环境毒理与健康”、“环境分析化学”、“理论环境化学”、“污染生态与界面化学”、“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等主题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并围绕环境化学的战略地位和国家需求、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十四·五”发展布局和优先资助领域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开展国际合作优先领域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在“复杂环境原位表征技术”、“高通量污染物鉴定方法”、“环境催化行为与机制”、“多介质污染物界面行为”等方面夯实基础,需要在“霾化学”、“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物溯源与归趋”、“化学品高通量毒性筛查”等方面培育学科未来生长点。同时,与会专家特别指出,希望环境化学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以“真实环境”为介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当前中国所面临环境问题的解决。

文章转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2019环境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作者: 庄乾坤 汪美贞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