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区域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天气气候等产生影响。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等在全球层面上也日益突显,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机理等起到重要作用。大气化学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对培养高水平、新一代大气化学人才提出了迫切挑战和要求。
2017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欧大气化学研修班(Third Sino-European School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SESAC3)在上海正式开幕。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宏翔博士、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科技代表)Silvia Kettelhut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新教授发表讲演,5位SESAC发起人——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民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牟玉静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院燃烧气动热力学与环境研究所(CNRS-ICARE)副所长Abdelwahid Mellouki教授、德国莱布尼兹对流层研究所(TROPOS)副所长Hartmut Herrmann教授和法国里昂催化与环境研究所(CNRS-IRCELYON)副所长Christian George 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气化学专家、青年学者共14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加为期10天的SESAC3。
中欧大气化学研修班旨在培养、选拔和储备大气化学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2013年和2015年已分别举办了第一届与第二届中欧大气化学研修。创办至今,培养出的学员中已有多人在“Nature”与“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多篇大气化学学科领域的原创性成果,为这一领域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已经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并有助于将上海打造成我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桥头堡”。
SESAC3获得了上海市教委、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法国大使馆、法国Région Rhone Alpes大区的资助,还获得赛默飞世尔科技、河北先河环保、广州禾信仪器、普立泰科、瑞士万通、微智兆智能科技、聚光科技、TSI、德国GRIMM气溶胶科技、北京塞克玛环保仪器、北京欧兰科技、德国耐驰等多家仪器公司展示仪器设备与赞助。
中欧大气化学集体合照
(陆晓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