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2016年第9期在全文转载我系博士生李月寒和包存宽教授的文章《“城市病”该怎么治》。该文原刊于《解放日报》2016年1月26日第11版。
文章指出,从经济学上讲,“城市病”实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拥挤效应。造成城市拥挤的主要原因在于供不应求,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供不应求、公共服务供不应求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制度供不应求三个方面。表面上看,可以通过减少需求、缩小供需之间的差距来加以解决。但是,从城市整体角度看,需求由市场规律作用下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规模决定,与城市的吸引和辐射水平有关,人为控制集聚规模相对于市场力量“微不足道”,这也正是人们一边抱怨大城市拥挤,一边不断向大城市集聚的主要原因。“城市病”治理还应在供给侧下功夫。但由于城市拥挤效应产生的负外部成本不完全由个人承担,个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会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膨胀,超出理论范围,因此供给侧改革不能脱离于需求端管控单独存在。治理“城市病”要走一条“供给侧改革引导、需求侧管控”的路径,着重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第一,尊重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需要数量和结构“两手抓”。第三,体现顶层设计与局部管控相结合。第四,平衡好充分性和必要性之间的矛盾。第五,注重“预警+保障”机制的建设。
《新华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半月刊,其选登文章代表了诸领域的前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