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担使命 绿色合作谱新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赴广西开展生态高质量发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2025年7月13日至17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书记张晓清、系主任王琳率教师团队赴广西北海、南宁开展“教育强国打头阵,自主创新当尖兵”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中国—东盟环境共治”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广西生态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专家讲堂、战略签约等形式,探索环境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路径。




图片

一、向海图强:

深化海洋科研合作,共筑蓝色屏障

7月14日上午,环境系实践团队首站到访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海洋四所)。在海洋四所党委书记欧波、所长丰爱平陪同下,团队参观了展示北部湾及东盟海域概况的沙盘模型及实时运行的北部湾海洋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直观感受其海洋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应用能力及辐射东盟的战略地位。


图片

海洋四所调研


座谈会上,欧波书记表示热烈欢迎,张晓清书记向海洋四所全套班子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海洋四所科技处副处长关瑶详细介绍了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特色学科方向布局(如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大数据应用)以及服务北部湾和东盟区域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环境系张艳教授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科建设特色、重点科研领域布局及在海洋环境研究方面的进展与优势。包存宽、周斌、王寿兵、王珊珊等教授分别就各自在环境规划与政策、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环境健康等方向的研究进行了补充介绍。


图片

与海洋四所交流座谈


双方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数据资源共享、联合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交流及面向东盟的科技合作等议题深入研讨。张晓清书记总结指出:“海洋四所立足北部湾、辐射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使命定位,与复旦大学环境学科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前沿研究方向高度互补。此次交流为下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将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学生‘科教融合’联合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对接。”未来双方将构建紧密、务实、高效的伙伴关系,加强联系,共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

合影留念


图片

二、红树林之约:

重温嘱托,守护“海岸卫士”

7月14日下午,实践团队赴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调研,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19日考察时强调“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嘱托。


图片

金海岸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调研


保护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在消浪护岸、净化水质、固碳储碳以及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育幼场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教师们深入林区观察红树林群落结构,结合现场水质监测数据,与工程师探讨了咸淡水交汇区红树林生态修复面临的技术难点,如适生树种筛选、潮汐水文影响、外来物种防控等。此次调研强化了教师们守护“海上森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图片

红树林保护区栈道


图片

三、运河探径:

解码世纪工程的绿色实践

7月15日,环境系实践团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一级调研员陈志明、广西环科院副院长莫招育等专家陪同下,对建设中的国家战略工程——平陆运河进行生态环保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该工程,强调其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图片
图片

平陆运河进行生态环保考察


团队考察了运河入海口区域,重点了解工程建设中对原生红树林实施的“堤外补种、堤内修复”双重保护模式。在青年枢纽,团队了解了鱼道的设计理念、流速控制方案及洄游鱼类监测措施。在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团队调研了“数字孪生系统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实时汇聚、分析工程建设中的碳排放数据、船舶航行轨迹、边坡稳定性监测等信息。团队还考察了动物通道平台及规划中的新福镇生态涵养区S9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等生态措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平路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调研


图片

四、邕城聚力:

共筑校地合作新高地

7月16日上午,环境系实践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环科院)实验室调研。双方合作由来已久,2013年8月开始合作共建大气PM₂.₅研究观测站。此次重点了解环科院在大气污染物源解析、臭氧污染防控、固体废物资源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并进行了现场研讨。


图片

2013年起共建大气PM₂.₅研究观测站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西环科院调研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会见王琳主任一行。陈亮厅长高度肯定复旦大学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指出广西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秸秆综合利用、赤泥与锰渣安全处置等领域仍面临严峻技术瓶颈,迫切需要高水平科研支撑。王琳主任感谢支持,介绍环境系科研实力,回应将组建专业团队精准对接广西需求,全力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在广西转化落地,鼓励更多优秀学子赴桂建功立业。


图片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会见环境系教师


下午,复旦环境系与广西环科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赢等领导见证下,双方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今后将进一步在科学研究与开发合作、人才聘用、仪器共享、课题申报、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图片


在“生态文明微讲堂”,包存宽教授作《绿色“一带一路”与全球生态治理》专题讲座。他从“共同体理念:全球生态治理的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破解全球环境与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和“绿色‘一带一路’:全球生态治理的试验田”三个层次,系统分析全球生态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将生态环境实践经验推广应用于中国—东盟基建项目,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入浅出的授课吸引在场七十余名与会干部讨论交流。


图片

包存宽教授做专题报告


图片

五、青山铸魂:

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7月17日上午,环境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广西环科院党委、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党员,赴南宁青秀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廉洁文化主题园,环境系党委副书记、系主任王琳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围绕“守生态红线必先守廉洁底线”主题讨论,深刻认识清正廉洁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根本保障。


图片

重温入党誓词


在“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主题展馆,老师们从展馆中的翔实数据和丰富陈展,了解到广西岩溶地区的岩溶植被覆盖率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丰度全国第三,广西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践生动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


图片

主题党日活动


图片

结语:

实践砺真知,合作启新程

为期五天的广西社会实践,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团队深入国家战略工程一线、科研院所和生态保护现场,从碧海红树林到绿色大运河,从实验室研讨到战略协议签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强国打头阵,自主创新当尖兵”的责任担当。未来,环境系将持续深化与广西的合作,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东盟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为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复旦环境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