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获批上海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

发布时间:2022-12-03  浏览次数:813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此次共评出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6个、示范课程507门、教学名师117名、课程示范团队325个。环境系马臻教授主讲的研究生课《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马臻教授被评为上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据悉,针对研究生教育形势变化和需求,环境系在2016年开设《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程。这门课以“读研(科研)”为主线,通过讲授、案例讨论、课后阅读、总结撰写等方式,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生存技能,加强学术伦理的教育,端正研究生的学风,提高科研素养,促进职业发展。课程思政的元素包括:读研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科研奋斗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写作规范、科研方法和学术伦理;得和失的关系、付出和回报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和科研团队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情况;做什么就把什么做好;换位思考、落到实处;把职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把握好科教写作的舆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坚持道和术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即针对研究生在读研和科研中遇到的痛点、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近年来,任课教师致力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体系梳理、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成果总结,撰写相关的文章和案例。教学案例《给研究生的一堂职场课》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教学论文《科研技能和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编入《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集(2021)》,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程建设》获得2022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征文三等奖。基于这门课的教学以及课题组育人、网络育人、报刊发文的“三全育人”工作法案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机制建设》获得2021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特色工作法案例”类征文二等奖。

       据悉,环境系分党委在2017年至今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中场线”的作用,加强“三集三提”。环境系除了此次获批上海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此前还获批市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项(《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课程1门(《环境管理》),获评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的《环境与人类》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2021年,环境系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试点院系。2022年,成立复旦大学院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在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研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环境系教师正通过参加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编写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说课等方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取得育人效果。

   开学第一课,任课教师介绍自己开展“网络育人”的事儿——从自己十多年前读书时在网上发帖的个人行为,演化为投身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汇入“三全育人”的洪流。传播科学精神,讲述科研经历,推动职业发展,任课教师告诉学生,要发现自己心中所爱,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把做过的事情连成一条线,并且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只要努力地做事,总能收获满满。

   任课教师兼具教授和“大师兄”的身份。他“掏心窝”地把一些做科研、完成学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研究生,帮助研究生解决痛点难题。

   任课教师多次邀请资深HR经理到学校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白:真实的职场和大学有什么区别,学生需要塑造什么样的职业精神,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研究生该如何处理好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人职匹配。任课教师自己将“HR经理进课堂”的做法和思考整理成文发表在《文汇报》《中国研究生》。

    任课教师以“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为核心依托,向第一课堂之外进行辐射,参加各类科研技能讲座和科研、就业分享会,以满腔热情投身“三全育人”。

编辑:薛睿彬

审核:马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