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周斌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专项项目——“化学气候综合站关键监测技术与装备”年度进展汇报暨专家咨询会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顺利召开。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王磊处长、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复旦大学陈建民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龚山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良富研究员、南开大学冯银厂教授、北京大学曾立民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谢品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等专家与会指导,项目研究骨干及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技促进发展处处长邓国庆主持开幕式,对专家的莅会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推选出专家组组长为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磊处长首先致辞,他强调该项目对破解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项目进展汇报是厘清项目在进展中遇到问题的契机,各专家需要切实指出项目执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张远航院士代表专家组提出指导原则,专家们应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中期和结题验收要求,提出建设性意见。
项目进展汇报和专家咨询环节由项目跟踪专家龚山陵研究员主持。项目负责人周斌教授汇报了项目开展一年以来的各个部分的进展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认真听取进展汇报后,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完成了年度考核指标,在一些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家们针对化学气候综合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针对怎么建设、建设在哪以及如何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规范标准等核心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周斌教授代表项目组表示,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化学气候综合站建设技术规范,梳理研发问题解决方向,确保中期考核前解决专家提出的问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项目“化学气候综合站关键监测技术与装备”项目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杭州朋谱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协同申报,整合了多种关键设备研制,及关键部件国产化研发的国内优势科研力量。项目团队通过关键技术创新,致力于构建国内首个化学气候综合观测站关键监测设备技术体系,其成果将有效提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能力。